控总量 优结构 提质量 着力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
控总量 优结构 提质量 着力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
王世德
广开进贤之路,广纳天下英才,是保证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。近年来,市委、市政府大力实施“人才强市战略”,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人才工作。在市委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领导下,机构编制部门与人社、财政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,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,按照“控总量、优结构、提质量”的总体思路,严控一般性进人,在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同时,将有限的编制资源集中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,积极为人才引进工作开辟绿色通道,引进招录了一批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,为全市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。目前人才短缺的问题局部有所缓解,但“人员富余、人才紧缺”依然是我市人才队伍的基本现状。
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严重。从年报数据看,市本级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中研究生学历(含在职、党校研究生班)的仅占5%,本科(含在职)以上的占29%,县级的情况更差。尤其是一些综合管理部门人才队伍情况堪忧,人才年龄结构老化,工业人才、管理人才缺乏,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匮乏,无法有效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撑。
引进(招录)的经济类人才占比小。已经引进招录的人才中,宏观经济管理、国民经济、规划管理方面人才仅能占到15%。经济类人才引进难度较大,层次相对较高的人才引进难度更大,计划往往无法完成。引进招录工作无法满足全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,更谈不上为后续发展储备一批人才。
“招人难、留人难”问题突出。引进招录只是手段方式,“人尽其才、才尽其用”才是我们的目的。此前下达的招录计划仅完成60%,引进后又有40多名人才流失。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,一些较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度大,究其原因有我市经济不发达、薪酬待遇较低的客观原因,也有用人观念老化、招录主动性不足、招录方式不灵活、对引进人员工作生活关心不够等原因。个别单位存在“重引进、轻管理”问题,对招人很重视,但人才引进来后怎么管理和培养缺乏有效措施。
下一步我市应继续坚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,坚持问题导向、需求导向,统筹解决全市人才短缺问题。统筹现有人员能力提升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招录。高层次人才应以引进为主,一般性技术服务需求应以现有人员能力提升为主,适度招录补充。不能一边让现有财政供养人员拿着工资不干事、干不了事,一边花费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去引进招录新的人员。应充分挖掘和开发现有人力资源,重视专业技能培训,提高年度培训计划中专业技能培训的占比。实施专业人才技能提升、达标工程,分系统、分行业、有计划地进行强制性专业技术培训,切实提高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服务群众的能力。组织培训应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能力培训两手同时抓、两手硬。
科学拟定引进计划,控制招录规模。一是严把引进单位关。围绕市委、市政府工作大局,围绕全市经济发展需要,围绕引领渭南发展的重点行业、重要部门、重要地区,重点支持、全力保障。二是严把人员条件关,绝不能“降格以求”。真真正正为全市发展吸纳一批看得见、用得上的人才。三是立足当前、着眼长远。统筹拟定引进计划,重点为综合经济部门引进一批能够促进渭南发展的高端人才,同时适度超前储备,招录一批第一学历为国民教育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学生。
优化招录方式,更新用人观念。虽然这两年全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达700万左右,但高层次人才的供给有限,尤其是我市急需的宏观经济、规划、医学等方面的人才全社会供需缺口较大。处在这样一个供给短缺的“卖方市场”里,我们应更新招录观念,不能再用常规招录的思路和方法来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,进一步改革招录方式,积极走出去,到高校去,到科研院所去,主动上门求才。结合各用人单位特点,采取灵活多样的招录方式,提高招录效率。应更新用人观念,积极开展校地合作,柔性引进一些高端人才,不求为我所有,但求为我所用。应创新引进思路,行业性质相近、用人需求相近的单位,可以自由组合、联合引进,“一家引进、服务多家”,统筹发挥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益,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。树立“爱才、用才、育才”观念,挖掘人才潜能,发挥人才优势,对招录引进的博士、硕士制定专项管理使用和培养计划,提供发展平台,多岗位锻炼,全面跟踪培养,造就一批能够引领我市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。(作者系市编办主任)